线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已敲定2032年却选在冷门地点
这几年奥运会,让不少人心里都觉得挺杂乱的,一方面会回忆起北京、伦敦那些“全民欢庆”的精彩时刻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这些赛事中的一些“尴尬点”被网友刷屏的现象。
虽说距离巴黎奥运会才刚过去一年,但2028年和2032年的主办地点早已敲定了。
尤其是2032年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,真的是挺偏的,算得上挺冷门的地方。
到2028年,又会回到那个“老牌体娱工业基地”洛杉矶,开幕式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和英格尔伍德的“2028体育场”一起搞。
关于开幕式的时间安排,是定在当地傍晚时分,“黄金时间段+落日的余韵”,这也算是“洛杉矶”特有的风情。
田径项目提早在第一周展开,游泳比赛挪到第二周进行,而马拉松还照旧安排在最后一刻压轴登场。
这样安排一前一后,既能满足转播“黄金时段”的收视热情,也尽量分散人流,平衡城市的交通压力。
好多团队项目的金铜牌比赛都安排在同一天,那个日子肯定得成为社交媒体最火热、最忙碌的一天。
洛杉矶手中最有底气的筹码,不在于搞一堆新建场馆,而是把成熟的文化体育娱乐产业体系当成动力源。
这座城曾经分别举办过1932年和1984年的奥运会,商业运作和市场化方面的积累相当丰富。
这次更加突出“可持续发展+不乱摊”的原则,能用旧的不新,能借用不用新建,把“奥运只是峰谷中的峰值”的说法尽量讲得贴切一些。
说到经济方面,洛杉矶一向算盘打得很清楚,通过成熟的赞助、转播、演出和旅游产业,把“波峰”合理消化掉,避免比赛结束后变成“白象”。
总结洛杉矶2028的关键词,便是:排片更巧妙、场馆更节制、商业更成熟、体验更电影。
这不是重金属那种炸场感,而是“好莱坞式”的场景布局和叙事节奏:更擅长讲故事,也更懂得算计。
除去202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已经敲定,2032年的场馆安排也早就安排妥当了。
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一结束,奥运火炬就传到一个比较“低调”的地方——布里斯班。
从2019年开始,国际奥委会不再采用那种“七年前最后比拼”的老办法,而是改用了由“举办城市委员会”持续评估,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。
布里斯班提出的方案不是走“市中心全面挖掘”这条路,而是采取“州域联动”的策略。
布里斯班作为主场,黄金海岸、阳光海岸、凯恩斯还有汤斯维尔这些地方,分担着项目发展和游客流动的任务。
昆士兰州把“2032”当做一个推动二十年城市和社区升级的核心动力,比如在社区建体育设施、改善公共交通网络、打造联动的旅游品牌和赛事IP,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升级计划。
那份“共迎2032”的规划,简单点说就是靠奥运来推动响应式管理,把投资变成持续带来的长期收益。
对观众来说,那个“冷门”的布里斯班,其实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“低调”,少点那种盛大的排场,多点理智的核算和衡量;少点“今天的热闹”,多点“十年的实用”。
有人猜,之所以把2032年奥运会安排在布里斯班,或许是因为别的国家都不太想再接着办奥运了。
跟奥运会比起来,好像办世界杯更合大家心意,这可不是啥抱怨,纯粹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账单而已。
除了这些之外,全世界的体育迷逐渐变得年长了,而年轻一辈的时间都被短视频、电子游戏和分众内容给拆碎了。
对于奥运来说,项目越多反而可能变成“注意力分散”,越是包罗万象,就越容易“啥都想抓点儿”。
遇到这个局面,国际奥委会也在想办法,比如设置上限、控制规模,提倡“现有设施加临时建设”,支持“多城市联合举办”,还放宽市场运作的权限。
印度经常表达想申办奥运的愿望,还把一些本土文化特色的项目,比如瑜伽和卡巴迪,列入了讨论范围。
无论是 2028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,还是 2032 年的布里斯班奥运会,甚至未来印度争取举办的 2036 年奥运会,每个城市都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坚定的信念。